研究发现,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业、行为、情绪、人际、环境适应方面均存在适应不良现象。
(一) 学业问题情况。
学业是衡量听觉障碍儿童学校适应情况的重要尺度,但是听觉障碍儿童普遍存在学业方面的问题。听觉障碍儿童学习能力普遍较差,一般情况下,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学业成绩的好坏,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中存在听讲有困难,学习动机不强等现象。另外,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中的自制能力较弱,例如,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;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分心;学习时需要别人的帮助;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。
(二)行为问题。
台湾学者何华国指出:“如果学生无法听,他的行为问题便随之而生。"张福娟(1999)的研究也表明,听觉障碍儿童固执,挫折容忍力较低,缺乏自我控制,冲动,易受他人暗示。听觉障碍儿童意志薄弱,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,这是听觉障碍儿童在学校适应方面的突出问题,其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:不能接受强加的限制;不能忍受挫折;打扰他人学习;对同学过于苛刻;不服管、固执、犟嘴;在课堂上捣乱等。
(三)情绪问题。
这是听觉障碍儿童普遍存在的学校适应问题,由于听觉障碍儿童存在听觉上的障碍,对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难于察觉,存在情绪识别、情绪表达、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,如有学者认为听觉障碍学生比普通学生更易产生恐惧、焦虑情绪,尤其是对人的焦虑田,这种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上的困难,容易导致听觉障碍儿童的学校适应困难。听觉障碍儿童情绪适应问题表现有两方面:一是不良情绪多见,如退避、离群、焦虑、担忧、不安、害怕、紧张等;二是自我表现能力差,如不能积极参加课堂讨论、在群体压力下不能捍卫自己的观点,容易人与亦云等。
(四)人际问题。
人际交往是学校适应的重要方面,拥有有效的沟通方式和交往技巧有利于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。听觉障碍儿童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同伴,但是,听觉障碍儿童的人际适应问题严重。具体表现有:以自我为中心,不能宽容和理解他人;缺乏与同龄人社交的技巧,虽然愿意与同学交往,但是总不成功,与同龄人交往困难。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,教师能及时对他们的学业、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指导,使得听觉障碍儿童也能从教师那里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,可以这样说,良好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儿童良好的学校适应息息相关口。而和谐的同伴关系也有利于听觉障碍儿童的学校适应,有利于形成听觉障碍儿童间的归属感、依恋感和同盟感,以群体的方式适应学校生活。
(五)环境适应问题。
学校环境也是听觉障碍儿童学校适应的重要内容,尤其是对进入新学校的听觉障碍儿童来讲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,新的生活方式、人际关系、作息时间、活动范围等都需要听觉障碍儿童去适应,在这个过程中,听觉障碍儿童表现出的适应问题有:一是对学校管理方面的不适应,如,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和规章制度;不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等;二是对学校的公共设施不适应,如,不喜欢或不适应学校的楼梯、卫生间等生活设施;很少利用学校的图书室、电脑室等公共设施;不常用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等。